新聞動態(tài)
聯(lián)系我們CONTACT US
24小時咨詢熱線:
0736-7589218
常德市鼎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
電 話:0736-7589218
聯(lián)系人:趙(經(jīng)理)
電 話:0736-7589218
聯(lián)系人:趙(經(jīng)理)
手 機:18773685238
微 信 : 18973643738
行業(yè)動態(tài)
茶油的土榨法
人老記憶力自然差了,眼前之事經(jīng)常是丟三忘四,可對年輕時干過的那些有趣的活兒,卻有種“返老還童”的現(xiàn)象,不僅沒被歲月遮蓋塵封,反仍記憶猶。土法榨茶油就是其中一例。
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,每年生產(chǎn)隊的油茶收摘回來后,攤開在隊里倉庫前后的幾個大禾坪里曬上個把月,茶籽曬得越干越好,不僅油質(zhì)好,出油率也高。曬后撿出外殼,準備榨油。因為春節(jié)前榨油的特多,隊里就及早與相鄰的月池村老灣油榨坊聯(lián)系,以先來后到排定榨油日子,榨出的油除完成國家上交任務外,其余的便分給社員過年。隊里多次安排我參與此事,主要是“打雜”,如挑送茶籽、稻草,記數(shù)等,反正手腳要勤快點,看事做事,掃地、擔水、生火做飯,讓主事者能順心如意就好。
榨油的第一道工序是碾碎茶籽,榨坊里有一水輪帶動、安裝了鐵輪和鐵槽底的圓形大碾槽,放好茶籽后抽出“卡桿”便自動轉(zhuǎn)碾,碾一會要用竹竿去扒松扒勻茶籽。如果水圳萬一停水,還得從隊里趕來耕牛拉動。一輪要碾上個把小時,隨后將碾碎的茶籽裝上大木甑,蒸到了火候便踩茶餅。一個個寸把高的圓鐵箍鋪上些稻草,再將蒸好的茶籽粉一勺勺放進去,榨油師傅穿著專用草鞋或赤腳去踩平踩勻。一個個茶餅踩好后裝進硬質(zhì)大樹做成的大榨筒里,再塞進一根根四方形的木棦(楔子)。之后,由師傅掌握懸在樑上的擺錘,幾個勞力分左右兩邊握錘柄,按師傅指揮有節(jié)奏地一齊用力。我一般是雙手抱著錘尾前后來回跑動用力。隨著用力的吆喝聲和擺錘的碰擊聲,金黃色的茶油像山泉樣從榨臺涓涓流到榨臺下的油桶里,此時此景,無疑帶來一種豐收的愉悅。寒冬臘月,雖然外面寒風冷凜、大雪紛飛,榨坊里卻是熱氣騰騰。幾位漢子汗如雨淋,有的只穿短衣短褲,有的還赤膊上陣,夜以繼日,人休榨不停。在我的記憶中是一擔曬好的茶籽就是一榨,一般四斤茶籽出一斤油,從碾到榨完,每榨要花三個多小時。
榨油是件苦力活,隊里要改善下生活,除帶來大米和蔬菜外,因要招待榨坊師傅,還要搞點豆腐,從塘里撈幾條魚。雖然沒有雞鴨和豬肉,但這在當時也是很難得的。還有味的是盡管當時茶油很緊張,但在這“油桶”里炒菜煮魚用油不受限制,有時還炸些紅薯片給“過午”(打腰伙)。隊干部考慮我弟妹多,還要我打個“小包”帶回去。人們常說油多不壞菜,其實油太多了是要壞肚子的,加上平時沒得吃,肚子一下子受不了這么多“油水”,吃多了上廁所都跑不贏,不僅耽誤榨油工夫,還要鬧出一些笑話。油榨完后,隊干部、社員代表三人對六面驗收、入賬、進倉庫,任何人不得弄點回家,這是項“鐵規(guī)”。違者就要受到處罰,千人所指。人們說:“要告誡子孫,從人家嘴里‘挖油’的事萬萬搞不得。”
現(xiàn)在土榨坊少了,大多是機器榨油。但好多農(nóng)家還是留戀“土榨”。茶山承包到戶后,我有個農(nóng)村朋友家里茶山多,每年有十多榨,至今還是上土榨坊。他說這樣雖辛苦、麻煩,但榨出的茶油更具原生態(tài)的色香味。
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,每年生產(chǎn)隊的油茶收摘回來后,攤開在隊里倉庫前后的幾個大禾坪里曬上個把月,茶籽曬得越干越好,不僅油質(zhì)好,出油率也高。曬后撿出外殼,準備榨油。因為春節(jié)前榨油的特多,隊里就及早與相鄰的月池村老灣油榨坊聯(lián)系,以先來后到排定榨油日子,榨出的油除完成國家上交任務外,其余的便分給社員過年。隊里多次安排我參與此事,主要是“打雜”,如挑送茶籽、稻草,記數(shù)等,反正手腳要勤快點,看事做事,掃地、擔水、生火做飯,讓主事者能順心如意就好。
榨油的第一道工序是碾碎茶籽,榨坊里有一水輪帶動、安裝了鐵輪和鐵槽底的圓形大碾槽,放好茶籽后抽出“卡桿”便自動轉(zhuǎn)碾,碾一會要用竹竿去扒松扒勻茶籽。如果水圳萬一停水,還得從隊里趕來耕牛拉動。一輪要碾上個把小時,隨后將碾碎的茶籽裝上大木甑,蒸到了火候便踩茶餅。一個個寸把高的圓鐵箍鋪上些稻草,再將蒸好的茶籽粉一勺勺放進去,榨油師傅穿著專用草鞋或赤腳去踩平踩勻。一個個茶餅踩好后裝進硬質(zhì)大樹做成的大榨筒里,再塞進一根根四方形的木棦(楔子)。之后,由師傅掌握懸在樑上的擺錘,幾個勞力分左右兩邊握錘柄,按師傅指揮有節(jié)奏地一齊用力。我一般是雙手抱著錘尾前后來回跑動用力。隨著用力的吆喝聲和擺錘的碰擊聲,金黃色的茶油像山泉樣從榨臺涓涓流到榨臺下的油桶里,此時此景,無疑帶來一種豐收的愉悅。寒冬臘月,雖然外面寒風冷凜、大雪紛飛,榨坊里卻是熱氣騰騰。幾位漢子汗如雨淋,有的只穿短衣短褲,有的還赤膊上陣,夜以繼日,人休榨不停。在我的記憶中是一擔曬好的茶籽就是一榨,一般四斤茶籽出一斤油,從碾到榨完,每榨要花三個多小時。
榨油是件苦力活,隊里要改善下生活,除帶來大米和蔬菜外,因要招待榨坊師傅,還要搞點豆腐,從塘里撈幾條魚。雖然沒有雞鴨和豬肉,但這在當時也是很難得的。還有味的是盡管當時茶油很緊張,但在這“油桶”里炒菜煮魚用油不受限制,有時還炸些紅薯片給“過午”(打腰伙)。隊干部考慮我弟妹多,還要我打個“小包”帶回去。人們常說油多不壞菜,其實油太多了是要壞肚子的,加上平時沒得吃,肚子一下子受不了這么多“油水”,吃多了上廁所都跑不贏,不僅耽誤榨油工夫,還要鬧出一些笑話。油榨完后,隊干部、社員代表三人對六面驗收、入賬、進倉庫,任何人不得弄點回家,這是項“鐵規(guī)”。違者就要受到處罰,千人所指。人們說:“要告誡子孫,從人家嘴里‘挖油’的事萬萬搞不得。”
現(xiàn)在土榨坊少了,大多是機器榨油。但好多農(nóng)家還是留戀“土榨”。茶山承包到戶后,我有個農(nóng)村朋友家里茶山多,每年有十多榨,至今還是上土榨坊。他說這樣雖辛苦、麻煩,但榨出的茶油更具原生態(tài)的色香味。
相關(guān)產(chǎn)品